「本文節錄-把化學吃下肚」

〔味精無損健康〕係根據所謂的「霍恩海姆共識協議」。這個提出〔味精無損健康〕共識的會議,為1996年在斯圖加特的霍恩海姆大學,由該校教授漢斯˙康拉德˙比薩爾斯基(Hans Kontad Biesalski)召集全德各地食品科學專家所召開的大型會議。

與會人士達成共識的聲明中指出,即使食用高劑量的味精,也就是麩胺酸鹽食品添加物,並不會對身體產生任何特別不良影響,「中國餐館症候群」只是個假現象,透過排除各種成見的「雙盲試驗」便可證實,味精與中國餐館症候群所描述的各式症狀之間,並無直接關聯。而所謂的雙盲試驗,就是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食用實驗物質,另一組則是毫無作用的安慰記,做為對照之用。不論是研究人員或是受試對象,皆不知誰是對照組,誰是實驗組。
 

問題是,在這個味精研究的試驗裡,做為對照的安慰劑竟是與味精有相同副作用的阿斯巴甜。也就是說,不管是實驗組或對照組所食用的物質,都會產生相同或類似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實驗的結果可說是毫無意義。針對這個質疑,連會議主持人比薩爾斯基教授都不得不承認,在這實驗中,安慰劑並不是真的安慰劑。意即這個用以支持「味精並非導致中國餐廳症候群之禍首」的重要實驗,實際上並無任何科學意義。比薩爾斯基教授並非不明白這一點,卻依然開出〔味精無損健康〕的金牌證明書,讓霍恩海姆共識協議的贊助者得以大開香檳慶祝。而這個會議,是由執全球味精製造牛耳的日本味之素公司所提議,歐洲味精製造商公會出資贊助而成的。

 2005年,距離第一次霍恩海姆協議共識約莫十年左右的時間,同樣的又是由比薩爾斯基教授具名主持,召開了第二次會議,提出修正版共識。對於此次會議的召開是否接受企業贊助的詢問,比薩爾斯基教授拒絕回答。

這個再次為〔味精無損健康〕掛保證的新版霍恩海姆協議共識,發表於《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宣稱味精的攝取安全容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6萬毫克(16公克)。按照這個數值計算,一個人78公斤重的成人,每天可以毫無顧忌地吃下1.248公斤的味精!

面對這驚人的數字,專門提供食品知識的網站「食品偵探華生博士」提出質疑。修正版「共識」的發言人,波昂大學教授彼得˙史特勒(Peter Stehle)承認,這數字的確是個誤植,正確的數值應該是6,000毫克(6公克)。時任德國營養學會的會長,也在面對「華生博士」的詢問時承認,這種數據的誤植實在不該發生,特別是這篇共識文的發表,是所有列名作者的學者一致拍板認定,並且通過嚴謹的學術期刊審稿制度,照理說不可能發生數據誤植的問題。即便如此,訂正後的數值仍然引起新的質疑。畢竟,每天容許的6,000毫克,距離可能致死的危險劑量1.5萬毫克(15公克)也未免太接近了吧。

德國基爾大學米歇爾˙赫曼努森(Michael Hermanussen)教授對此修正版「共識」也提出質疑,認為此次的共識研討會刻意忽略新的研究報告,特別是味精對身體有害的部分,因此根本未達學術標準。身為小兒科醫師,也是成長障礙暨營養學專家的赫曼努森教授並未受邀與會,而他證實味精對胎兒有害及導致暴食症的研究,在會議中自然也被略過不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學術界對於食品業大量使用味精的批評,除了對身體的傷害之外,還認為這是一種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其實就是欺騙。
…這種說法自然不被官方採用…但官方採用的卻是另一套邏輯。
只因在成分標示中註明了「香料」,便算盡了告知消費者的義務,意即將產品中的不實部分明白告知消費者,所以並沒有欺瞞的嫌疑。

話說回來,某些滋味假造的食物還真是消費者自知、且樂意吃下肚。

大部分的化學添加物都是這裡加一點、那裡加一點。個別來看微不足道,但整體加起來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劑量。

 

受到食品添加物危害的心臟
佩特拉˙布蘭德(Petta Brand)還不老,可是已經覺得心臟不太對勁了。一開始,她不知道是心臟出問題,只覺得自己怎麼常有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的感覺,特別是在散步及騎腳踏車時。一直到連走在平地上十、二十分鐘都得停下來喘氣時,才想到要看醫師。
一星期後,佩特拉就要動心臟手術了。
最後診斷解果出爐,證實佩特拉主動脈瓣鈣化。主治醫師認為,造成她血管鈣化的主要原因,是所有加工食品中、大量使用且無所不在的化學添加物。

《德國醫師協會通訊》對歐盟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提出警告,指出化學添加物對心臟有害。針對這項指責,歐盟執委會也有所反應,要求歐洲食品安全局重新評估食品添加物的安全性。
至於佩特拉的心臟疾病,則是因某些特定的磷化合物所引起的。而在歐盟允許的食品添加物裡,便有十種磷化合物:磷酸、磷酸鈉、磷酸鉀、磷酸鈣、酸性焦磷酸鈉、焦磷酸三鈉、焦磷酸四鈉、酸性焦磷酸鈉1、多磷酸鈣鈉、多磷酸鈣2

 

然而,她的病例在醫界裡並不罕見。

《德國醫師協會通訊》裡的文章,不只提出警告,要人們正視磷酸鹽類食品添加物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指出醫界目前仍過於低估這類添加物的危險性,且因食品製造商業者氾濫使用,對一般消費者所造成的健康風險大增,而這種風險其實根本不該存在。
特別是患有腎臟疾病的人,他們的身體無法排去有毒物質,遂造成體內毒素迅速累積,因此容易因磷酸鹽的食品添加物而導致心臟疾病。針對這點,佩特拉的主治醫師亞瑟˙維森博士(Dr. Axel Versen)解釋,腎臟就像人體的污水處理廠,倘若日常飲食中含有太多毒素,身體的解毒系統便會因為負擔過重,而無法將毒素順利排出體外。人類並沒有類似廢棄物掩埋場的設備,便在體內各處堆積。

身為腎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的內科專家,維森醫師見過不少向佩特拉的患者,都是因為體內累積過多的磷酸鹽而導致心臟疾病。然而,這是因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所造成的心臟疾病,對醫學界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就如維森醫師說:「現今醫學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仍處於摸索階段。」





 

 
arrow
arrow

    鍾家食堂便當救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