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圖:http://ihealth.bwnet.com.tw/)

最近打工仔研究「味精」,被長期被污名化,其實味精是能提出食物「鮮味」的大內高手,
許多廚師的好朋友,只是不會跟你說。(大概是太害羞的關係)
味精主要成分為是「麩胺酸鈉」簡稱
MSG在探究味精的過程發現幾件有趣的事情,

首先
澄清文爆量最大就在2016年;澄清內容大約不出幾條,
1.中國餐館症候群
2.不會致癌
3.相較其他類似產品「味精」成分反而單純許多。
例如:
雞精是味精的升級版
(主要成分其實還是味精,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鹽、澱粉、糖、糊精以及其他香辛料

其次
據顧小培免疫學博士,
曾有一組澳洲學者發現「谷胺酸鹽」(Glutamate)又名「味精」
能提升上述這個「膠性纖維酸性蛋白」GFAP(Am. J. Pathol., Vol. 177, pp. 1901-1914)。
其實,我們早已有一個減輕牙痛的民間偏方,方法是放一點味精在牙痛是處。

顧博士也提醒一件事情少吃味精,原因之一:味精能促使胰臟「不當地」分泌胰島素。
《在正常情況中,食物在體內經消化產生葡萄糖,去到小腸。葡萄糖被吸收後,
小腸會有分泌物,後者刺激胰臟的乙型細胞分泌胰島素,用以處理那些葡萄糖。

但縱使在沒有葡萄糖的情況下,味精也能促使胰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令「前脂肪細胞」增生
及將其轉為「脂肪細胞」(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Vol. 217, pp. 123-130)。
脂肪細胞像是貨倉,若數量增加了,可令身體多一些倉儲的空間,
把多餘的脂肪積存下來,人便容易發胖;之後,能引出一類叫「胰島素抗拒」的糖尿病。

https://goo.gl/DDU9rB


最後
據林世航營養師
《即便味精沒有致癌或者是中國餐館症候群的問題,但因為組成含有鈉,
且味精賦予的風味並非鹹味,所以烹飪中如果加了鹽又加味精就會讓鹽攝取量增加,
相對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所以減少使用調味料是好的!》
https://goo.gl/Zw27EA

 

重點整理:
去污名→味精相較其他添加物成分更為單純,致癌可能性低,沒有中國餐館症候群問題
有益處→除了提食物鮮味,還可以減緩牙痛,
要注意→促使胰臟「不當地」分泌胰島素,吃多了引出一類叫「胰島素抗拒」的糖尿病
「鹽與味精」在雙重調味下鈉攝取量瞬飆,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如果自己煮,其實考慮用味精提升鮮味;外食族不用擔心,許多餐廳會為各位加好加滿;
但要記得每天的攝取量不要超過鈉的攝取建議為3200至4000毫克。

 

常說: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出名的餿水油事件是符合檢驗標準的唷!
因為業者早知如何規避官方檢驗,為何符合檢驗標準大家還這麼生氣?甚至全民抵制?
純粹因為社會觀感不佳,感覺很噁心,情感受傷….。
食堂採購的昂貴的調味料就是要解決添加物過多的問題,
如果連這麼基礎的調味料都要動手腳(竄改成分標示),還賣那麼貴….。
(無語問蒼天,我就是個潘仔)

當科學家都會有技術股票或葉佩雯的時代,這些掌握知識或尖端科技的話語權的人...
不要全聽信之,也不全然否定,保持專家學者說的又怎樣的態度,適度思考提出合理懷疑;
打工仔相信這才是資訊爆炸年代應該有的自知,
否則很容易在2016年大量的「味精」澄清文中會認為自己誤解了什麼或失去了什麼
打工仔幫成份比任何添加物都單純的「味精」寫澄清文的用意.....
是再考慮添加味精讓餐點更鮮美嗎?
這樣說好了,食堂主張不用化學添加物與加工食品,意味著我們必須知道兩者的優缺點
如果一昧堅守立場而沒有任何論述支撐主張或論述超越了邏輯與人類能理解的範疇
那主張便沒有任何說服力,就是假議題!!淪為看不慣別人行為而自己住海邊的魔人

我不想用三四十年與自己的身體來賭一把,
單只是基於化學添加物是「合法」的基礎上
所以答案是「不會」,以前不會,現在不會,未來不會。




至於添加物合法一事,打工仔提出一個衍生思考的問題:
奶粉有很好的添加物是合格的商品,
那為何小兒科、婦產科、營養師、甚至政府也鼓勵讓嬰兒喝母乳?


過與不及,最好就是
decent

外食族們每天要面對的除了要吃什麼...還有一件希望你能知道的實情By :
https://goo.gl/CEqcWa

 

arrow
arrow

    鍾家食堂便當救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